热爱你所做的事,即使它看起来“无用”

6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学校中区综合体育馆举行,校友代表谢幸(中国科大92少,微软亚洲研究院全球研究合伙人)出席并演讲。

校领导舒歌群、常进、潘建伟、刘连新、傅尧、周丛照、邓建松、汪毓明、申成龙,院士代表谢毅、俞汉青,导师代表薛向辉教授,相关院系、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出席仪式并在主席台就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主持典礼。

以下是谢幸校友的完整版发言(微信公号标题为编辑所加):

尊敬的舒书记、常校长,潘校长,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 1992 级少年班的校友谢幸。今天,能够在 2025 年毕业典礼上回到母校,站在大家面前,作为一名曾在科大求学、如今仍在科学之路上前行的校友,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也深感荣幸。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故事,也送上几句发自内心的建议。

我们并不神奇,但因为环境而不凡

1992 年夏天,我从江西南昌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那个年代,“少年班”这三个字自带神秘光环。但当我真正走进这群“神童”中间,才发现我们其实都是普通人,只是恰好置身于一个特别的环境——一个让我们相信努力值得、对未知充满好奇,并不断激发前行动力的环境。

在少年班的四年生活中,我最大的感悟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并不只是聪明,而是你能否认清自己、不断突破自己。

大一那年,我的数学分析成绩全班垫底。那时的我十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片场了”。我的班主任特地找我谈话,鼓励我调整节奏,认真听课、反复练习。最终,在第二学期的考试中我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为此,班主任专门设立了“进步奖”,而我是第一个获奖者。这件事我一直记得,也常常提醒自己:“进步奖”可以由别人颁发,但真正的进步永远只能靠自己争取。

做有热情、有温度、有责任感的研究者

2001 年博士毕业后,我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从此走上与科学对话、与技术为伍的道路。回首这二十余年,我深切体会到:一个研究者的成长,不在于表面上的成果指标,而在于能否持续探索真正有意义、有影响力的问题。

我和团队在近几年提出了“社会责任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强调人工智能不仅要思考“能做什么”,更要回答“应该做什么”。这项研究让我走出舒适区,进入哲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些不熟悉的领域,展开跨学科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愈发体会到:最有价值的创新,往往诞生于不同学科的交汇处。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突破,也需要理解人类社会如何运作、个体如何决策、伦理如何制衡。我们与社会科学学者合作,用心理测量学的方法评估大模型的能力,用伦理学的框架思考模型的价值对齐。这些合作为技术注入了“人”的视角,也为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边界。

给毕业生的三句真心话

你们即将启程,走向人生的新阶段。我想送上三句话:

第一,认清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要因为暂时落后而否定自己,也不要因为一时领先而沾沾自喜。就像我在学习数学分析时曾经历的挫败,最终靠自己的努力扭转了局面。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跌倒后仍能站起来的勇气与坚持。

第二,热爱你所做的事情,即使它看起来“无用”。我女儿现在读小学五年级,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她学习和创作的一部分。在课余时间,她非常喜欢做手工,最近迷上了自己设计桌游卡牌。她通过大模型获取灵感——从角色设定、规则优化,到美术风格选择,她都乐在其中。我看到,下一代的创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她们不再只是技术的使用者,更是与技术共同成长的探索者。这让我更加坚信:真正推动世界前行的,不只是“有用”的成果,而是源于热爱,并愿意全心投入去“玩”的创造精神。

第三,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激发自己的成长。刚进少年班时,我发现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是最出色的。同学们不仅学习刻苦,组织能力也很强。到了微软,我再次被“人才磁场”所包围。我的同事中,既有多位业界顶尖的 Fellow,也有在技术与合作上堪称楷模的年轻研究员。她们让我意识到:你不一定要与人争高下,但一定要从她们身上看到自己成长的可能。

传承与担当

你们所面对的社会,将不再是我们熟悉的社会。人工智能不只是一次技术革新,而是一场深刻的文明重塑。它将重构知识体系、挑战职业认知、拓展伦理边界,推动人类与智能体的协作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你们不是这个时代的旁观者,而是它的首批建设者。

从少年班出发,我一路走进多学科、多文化交汇的世界。这让我更加坚信,真正的成长,不只是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而是带着中国的信念与智慧,去参与世界的塑造。

《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人工智能深刻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守住“明德”之心,用谦逊与好奇拥抱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

科技的未来,不止于算法的突破,更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解人、尊重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跨越知识、文化与认知的边界,真正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这个时代,需要你们认清自己、热爱所行、汇聚同行者的力量。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也要有长期投入的热情,更要有与优秀者并肩、共同成就未来的信念。

国家的发展呼唤创新,也呼唤责任与理想;这个世界期待被重新连接,也期待你们以勇气跨越边界。

愿你们将青春投入这个伟大的时代,在文化无界、学科交融、技术共创的洪流中,写下属于科大人的答案——坚定而笃行,自由而有光。谢谢大家!

演讲背景:6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学校中区综合体育馆举行,校友代表谢幸(中国科大92少,微软亚洲研究院全球研究合伙人)出席并演讲。

校领导舒歌群、常进、潘建伟、刘连新、傅尧、周丛照、邓建松、汪毓明、申成龙,院士代表谢毅、俞汉青,导师代表薛向辉教授,相关院系、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出席仪式并在主席台就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主持典礼。

202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