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陈藤藤课题组等招聘博后/科研助理

香港科技大学陈藤藤(中国科大09少校友)课题组、国家杰青孙忠明课题组、复旦大学周鸣飞课题组拟联合招聘飞秒超快光谱研究凝聚相团簇结构及相关动力学性质方向博士后1-2名,科研助理1-2名。有意者请尽快发送简历到邮箱,然后再通知面试。

应聘条件

1. 博士后应该具有物理学,化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科研助理需有本科以上学位。

2. 具有超快光谱研究背景的优先;

3. 可考虑有一定无机,有机合成和科学仪器设计的背景的人员;

4.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行为端正,遵纪守法。

岗位职责

1. 参与凝聚相主族金属团簇的合成开发及其动力学性质表征研究

2. 参与凝聚相稀土配合物的功能材料开发和光催化机理研究

岗位待遇

聘用期间的人事、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按照复旦大学的相关规定执行。申请者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交流期间,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按照香港科技大学的相关规定执行。

应聘材料

个人简历,包括教育经历,研究工作概况,发表论文论著清单、获得的奖励情况等。

联系方式

请发邮件到联系人:

王老师:gjwang@fudan.edu.cn

陈老师:tengtengchen@ust.hk

课题组主页:http://homepage.fudan.edu.cn/mfzhou/http://www.tengtengchenhkust.com

实验条件

实验室现在复旦化学系装备有一套完整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系统(HARPIA,Light Conversion,图1),以及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装备有另一套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系统(Helios,Ultrafast System,图2),同时还配备了稳态和瞬态二维红外光谱测试系统(2DQuick Transient, PHASETECH,图3),这些先进的设备主要用于研究样品在亚飞秒到皮秒尺度的激发演变过程以及结构信息,能够为本项目提供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光谱数据。凝聚相团簇合成将获得国家杰青孙忠明教授课题组全方位支持。

图 1.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系统(HARPIA,Light Conversion)

图 2.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系统(HELIOS,Ultrafast System)

图 3. 二维红外光谱系统(2DQuick IR,PHASETECH)

课题组导师简介

陈藤藤

2013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获应用物理学士学位;2020年5月在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化学系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王来生教授;2020-202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生物化学和化学系熊伟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 年起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期间,陈藤藤教授主要开展阴离子光电子能谱研究,探索气相硼基及金属掺杂硼基团簇的电子结构与化学键合;博士后期间,专注于二维红外光谱研究,探究光学空腔内振动强耦合下凝聚相分子的动力学及化学反应机理。目前,其课题组以超快瞬态吸收光谱和瞬态吸收二维红外光谱为主要手段,致力于研究凝聚相体系下全金属团簇、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体系、稀土功能材料、金属有机框架等化学体系的动力学和化学反应机理,近年来以第一(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 Sci. Adv., PNAS, Nat. Commun., 和Angew. Chem. Int. Ed.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作为香港地区首位获奖者入选中国科协第九届青年托举人才工程(中国化学会推荐,青托导师:杨学明院士),并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的杰出青年学者计划支持。

孙忠明

2001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7月在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前往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北达科他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2018年担任长春应化所稀土配位化学/材料化学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2018年起担任南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及博士后期间,孙忠明教授主要从事高温无机固体化学、功能配合物、Zintl 团簇、金属有机催化及其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其课题组以配位化学为主要手段,致力于负价全金属团簇的合成及其金属键作用研究。孙忠明教授曾获中科院长春分院“青年先锋”奖,以及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还入选天津市领军人才。

周鸣飞

1990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1995年在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7-1999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受聘长江特聘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周鸣飞教授主要从事分子光谱和化学键研究,已在 Science、Nature、Angew. Chem. Int. Ed. 和 J. Am. Chem. Soc. 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320 多篇。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年)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2019年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20年入选中国化学会会士。

2025-05-14